一開始,馬克並不是馬克。
應該說,馬克還不是馬克。

因為陶子《小眼睛》書裡的一篇小說《馬克》--故事裡的馬克是個俐落聰明的都會女子,和一個搞藝術小自己幾歲的男生交往,因為個性溫暖得像一杯裝滿熱牛奶的馬克杯,所以她的朋友都暱稱她為馬克。

看完小說的那一年,馬克也和一個玩音樂學弟交往。學弟意外的和小說裡馬克的小男友相像,於是學弟開始笑稱馬克為馬克,馬克就變成馬克了。

但陶子小說裡的馬克的感情運很糟,馬克也是。好像叫了馬克之後,感情也就跟著小說情節走。學弟永遠只顧著吃,就算馬克和他吵架剛剛大哭完,內灣老街上,學弟問:『會不會餓?要不要吃些什麼?』馬克知道,學弟才不是關心他,是他自己餓了。小說裡的馬克後來因為胃痛生病住院,病情嚴重到就要小命休矣,但小男友還是沒能與她同甘共苦,甚至在馬克最慘的時候離她而去。馬克的胃很好,沒有生病住院,但她人生跌入最谷底,外婆和爺爺相繼離開她的時候,學弟也如同故事裡小男友般自私的離開。馬克有沒有恨呢?她翻開陶子的《馬克》,馬克說謝謝他殘忍的敎她這麼多事情。

於是馬克沒有死,跟小說裡的馬克一起活了下來,繼續在這個骯髒混亂的世界生活著。當然常常失望,當然也繼續鼓勵自己要懷抱夢想。只是每當馬克胃痛時,她就會想到馬克和她的小男友,還有那個搞音樂的學弟。

也許當時死了,現在就不會痛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u6909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